省级种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方案简介:

农为国本,种铸基石。托普云农种业大数据平台按照“1+2+4”框架构建,打造1个省级种业大数据中心, 2个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和链条数据监管平台, 4个种植资源管理、品种信息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种业服务管理业务场景, 涵盖种业育种、制种、推广、营销、服务等内容在内的数据指标、样本标准、采集方法、分析模型、发布制度等标准体系,推动种业强省和特色品种大省建设。

 

建设内容:

种业大数据中心:包含数据治理、数据服务、数据仓库等内容,针对种业大数据统一用户、主体、种质资源、品种等基础数据的需求,编制种业大数据管理标准,搭建种业数据共享接口服务,并对已有数据进行清洗、规范、共享。

种业数据决策分析平台:以信息公开、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为宗旨,按照统一数据格式、统一数据接口、统一数据应用的原则,对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的种业管理数据信息进行整合,打通品种审定、登记、保护以及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种子市场监管等种业管理相关信息,实现品种可追溯、种子质量可追溯、市场主体可追溯。

四大业务场景管理:围绕种业业务场景应用进行数字化能力建设,重点建设种质资源管理、品种信息管理、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种业服务管理四大业务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业务场景数字化能力建设,细化业务流程,健全种质资源管理系统,强化品种信息管理,规范种业生产经营,节省时间和人力成立。

 

建设亮点:

种质资源管理:

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子系统:制定种质资源考察、收集、引种、交换、整理、编目、鉴定、评价、繁殖、保存、监测、更新、研究、创新和共享等各个环节的标准规范,建立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为资源的科学管理、安全保存、精准鉴定、种质创新和深入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实现工作管理全流程标准化、信息化。

种质资源进出口管理子系统:将省内种质资源进出口信息、流入流出细节等信息依托于该系统实现管理和溯源,有效支撑体系内相关部委和地方的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

 

生产经营管理:

集生产经营许可管理信息、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管理信息、农作物种子(苗)进出口管理信息、种业市场信息、种子基地信息于一体化监管表达,对各环节的关键数据进行节点分析,通过对生产经营管理情况进行数字化呈现,强化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成果追踪。

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子系统、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管理子系统、农作物种子(苗)进出口管理子系统、种业市场监管子系统、种子基地监管子系统

 

品种信息管理:

对品种的引种备案、品种审定、品种登记、新品种保护、农作物品种鉴定与品种验证过程的管理、记录、监督及追溯,通过品种重要信息及关键信息的可视化专题分析,强化对种子品种资源的保护及监管,严格监督和管理提高品种信息安全。

 

种业服务管理:

种业服务平台立足于服务管理,提供多种专题分析模块,助力于解决种业发展过程中因品种与技术更新不匹配,种子质量参差不齐、种业知识获取有限等问题,平台的建立可进一步科学提高农业推广中种子管理服务工作的水平与效率。

 

类似文章

  • 制种大县综合解决方案

    托普云农制种大县综合解决方案总体框架为 “1+1+3+1”通过制种基地信息化、种子检验实验室建设、区域品牌构建等方式,为现代种业提供数字化加持,提升龙头企业竞争力,打造区域“金种子”名片,筑牢种业发展根基。

  • 制种基地数字化建设解决方案

    作为AI+农业领域的先行者,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立足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制种全产业链痛点,构建起覆盖“育-繁-推-管-服”全环节的制种基地数字化建设解决方案,为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制种基地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发展路径,勾勒出数智种业的创新蓝图。

  • 种业基地现代化建设方案

    托普云农种业基地现代化建设方案以高标准农田为基底,应用物联网、卫星遥感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1个大数据中心,1个领导驾驶舱以及N大应用场景,涵盖基地农机、农事监管,种植管理,质量检测,种子供需交易,种质资源管理、产业发展等方面,全面推进种业管理信息化、决策精准化、服务智能化,更好地服务政府部门决策和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决策,为实现推进现代种业提档升级的乡村振兴目标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