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4日
兰溪是中国杨梅之乡,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县市之一,位列浙江省前列。兰溪杨梅栽培历史悠久,已形成特色的“五十里杨梅长廊”。为进一步促进杨梅产业发展,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浙江森特信息以数字经济为主线,以“4+2”为指导思想,围绕梅农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的应用,构建“梅”好兰溪杨梅产业大脑,以“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推动产业大脑产业数字化应用,实现兰溪共同富裕。 一、需求与痛点 兰溪杨梅是以马涧、柏社、云山、香溪为主的杨梅主产区,杨梅种植面积约7万亩,产量约3.6万吨,产值约3.96亿元。在兰溪杨梅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耕、种、管、销”方面存在诸多需求与痛点:…
2022年7月1日
德清作为国家级数字农业试点县,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决策部署,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进数字农业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德清特色的三农“金名片”。 德清县农业产业丰富,拥有水产、畜禽、笋竹、蚕桑、茶叶、果蔬六大主导产业。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本地的优质农产品以销往杭州、上海等市场为主,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者购买本地农产品等场景中仍存在痛点、堵点,为此浙江森特信息(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协助德清县农业农村局,聚焦三张清单,注重多跨协同,重塑业务流程,以数字工厂的管理服务为突破口,用小切口牵引大场景,构建德清“有德鲜生”应用场景,借助产供销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打造完整的农…
2022年6月30日
中国是茶的故乡,据传始于神农时代的茶文化,至今已经流传数千年了,苏东坡有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除了赞叹西湖之美,更是把茶与美人相比拟,足以见得,茶已经成为了国人心中的重要文化符号。 当中国茶遇上数字化,最传统和最先进的之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中国茶的绿色高质量产出提供更多可能。为助推中国茶的科学种植、智慧产出,托普云农充分利用自身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延伸拓展到茶产业领域,构建“茶叶一件事”全场景数字茶产业平台,围绕数字茶园、生态防治、产供销一体化、农文旅融合等方面展开数字化管理,一张高清大屏,一键解除茶农多重困扰。 数字技术运用在茶园领域,…
2022年6月29日
一走进位于桐乡市凤鸣街道的双丰猪场,就能看到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面清晰显示着猪场的猪场存栏数量、生猪价格、体温异常数、PSY指数等数据。而这些拥有专属“身份证”的“二师兄”们正在享受着舒适环境,食用着天然绿色饲料。养殖户通过大屏获取关键数据实现对生猪全生命周期的精密智管,显著提升了产出效益。 这个由桐乡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浙江森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共同打造的“生猪精密智管”应用,旨在通过数字赋能,打造农业产业管理新技术新模式,推进桐乡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日前,“生猪精密智管”应用作为浙江省数字农业领域优秀示范案例,成功入选首批数字赋能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典型企业和平台名单。 &…
2022年6月27日
在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下,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浙江森特信息围绕桐乡市粮油、杭白菊、水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过程,以政策补贴为抓手,强化农技推广,整合社会化服务资源,构建“田保姆2.0”,实现了农户“零接触”、监管“多方位”、服务“全托管”。 在2021年11月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出的“我的数字化改革故事”征集活动中,浙江森特信息(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打造的“田保姆”为农服务应用从全省80多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为数字化改革9个优秀案例之一。且自上线以来,注册农户超4万人,发放补贴2503万元,提供社会化服务1.2万人次,好评率100%。 一、需求分析 桐乡是浙北重要粮食…
2022年6月24日
山东,崤山以东,东部临海,人口众多, 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靠黄河水和大气降水,水资源稀少,农业生产发展受阻,多数作物灌溉不足。因此,山东、河南等农业大省积极响应国家节水号召,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创新技术模式,大力推进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集成创新,着力构建绿色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我国旱地耕种面积超过10亿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一半,干旱缺水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大力发展旱作节水项目,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去年,全国农技中心发布了《2020年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巩固提升旱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集中连片示范…
2022年6月22日
入选“2021年数字赋能典型企业和平台案例” 葡萄产业是浦江县的第一大产业,为进一步推动县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响浦江葡萄的全国知名度,浦江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浙江森特信息(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共同打造了“超级农场”项目。 项目以大数据、区块链、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为核心,构建了生产、加工、仓储、销售全产业链的数字管理模式。建成后,全县实现葡萄种植面积7万亩,年产量12.7万吨,年产值11.4亿元,种植主体达1.2万余户,种植设施化实现100%覆盖。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来看看小小葡萄到底蕴含了多少科技的力量? 实时监测 科学提供生产决策 在“超级农场”,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这些重要…
2022年6月17日
“一两黑土二两油”,作为世界公认的肥沃土壤,黑土形成缓慢,在自然条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200至400年。吉林省作为中国农业大省,拥有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的黑土。 但近年来,受自然因素制约和人力活动破坏,吉林黑土地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为保护好“耕地里的大熊猫”,2018年,吉林省正式开始实施《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并融入先进的科学技术,联合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搭建吉林耕地质量保护大数据平台,进一步加强了耕地保护工作能力。 全域数据,直观展示助高效决策 吉林耕地质量保护大数据平台,利用GIS、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1+1+N…
2022年6月14日
邛崃,天府南来第一州,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种业园区落址地。岷江流经,天台山遮挡,独特的地势水文,造就了邛崃拥有着丰富的种植业生产历史。盛夏时节,在邛崃的田间地头,刚齐竹节高的嫩绿秧苗趁着微风和每一个路过的人致意,地块整齐的水田里除了水稻,还有被隔起来的高科技设备。 也许有人不经要问,田间还放设备,都能有什么作用?更专业地说,这其实是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点,但它的作用远不止监测耕地。由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和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省级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点位于邛崃市高梗街道火星村高标准农田区域内,通过自动监测功能区、耕地质量监测功能区、培肥改良试验监测功能区的建设,成功实现了田间地情、肥情、环…